当前位置 : 首页 > 河东清风 > 廉政时评 > 正文

“新形象工程”要不得

来源:大众网发布时间:2024-09-02

耗资9亿建设的豪华公园远居城郊,“市民公园”没市民;新建污水管道却不连通化粪池,“排污工程”不排污……假借“响应政策”的幌子,投了资金,上了项目,官员获得了“政绩”,百姓获得感却落了空。巧立名目、劳民伤财的背后,是花样百出的“新形象工程”在作祟。《关于坚决纠治部分地方基层搞“新形象工程”问题的工作提示》文件发出近半年,各地不断曝出“新形象工程”的诸多案例。这些反面案例再次表明,为了“面子”丢了“里子”,刹停“新形象工程”之风势在必行。

“新形象工程”之“新”,在于其形式隐蔽、披着政策的外衣,难以被轻易认定。以往的形象工程,其形式主义特征尤为明显,譬如用广告牌遮盖棚户区以应付上级检查,旁人打眼一看便道“面子工程”。但“新形象工程”却转移战场,以响应政策要求为名目,频繁出现在城建、民生、文娱活动等领域。富有科技感的信息化大屏上了墙,数据在屏幕上飞来飞去,群众办事还得在部门间跑来跑去;歌剧院、文旅景区前期规划一派繁荣景象,资金跟不上、建好没启用,本应美轮美奂的建筑成了“美丽废物”。这些项目看似是城乡发展建设中的亮丽名片,实则忽视百姓实际需求、罔顾财政紧张现状、背离科学建设规律,成为地区发展中的“财政坑”“无底洞”。

“新形象工程”换来的“面子”,是主政官员为求升迁,滥用财政资金给自己脸上贴的“金”。在急功近利的政绩观误导下,新建项目只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效益,自然难以融入城乡发展长期规划,而为满足短期内大量资金需求,在任官员不惜掏空财政资金甚至大肆举债、寅吃卯粮,“前人挖坑后人填坑”。更有甚者为加快项目建设竟挪用民生领域资金,导致民生项目许诺无法按期兑现,严重损害党政机关形象和公信力。“对上不对下”的错误政绩观,是“新形象工程”现象层出不穷的根源所在。

“新形象工程”丢的“底子”,是民生福祉,是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和本应拥有的获得感。民生是最大的政治,为民造福才是最大政绩。避免“新形象工程”复现,就要多收集群众需求、多考虑财政现状、多注重长远发展,把建豪华公园的资金用来建一批口袋公园,让群众在家门口就有锻炼乘凉好去处;把整治乡村环境的表面功夫转化成为民的实在事,莫让抽水马桶变回了旱厕、莫让新垃圾站成了新垃圾堆。2023年修订的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将“搞劳民伤财的‘形象工程’‘政绩工程’”行为从违反群众纪律部分调整到违反政治纪律部分,并规定予以从重或加重处分,进一步加强了惩治“新形象工程”行为的力度。这更加提醒我们,真正的政绩不是在大项目、大活动里显现出来的,而是在老百姓的交口称赞中传扬出来的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,抛弃追求一时之功的心态,才能彻底避免“新形象工程”死灰复燃。

因此,“功成不必在我、功成必定有我”,一张蓝图绘到底、一任接着一任干,避免“新形象工程”的短视效应,把为民服务当作每一任领导干部的“接力赛”,在地区长期发展中做好承前启后、继往开来的工作,方为真正的“面子”。